发布时间:2014-09-03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
一登甲板,前海水系全线通行
不仅仅在于提升景观形象,前海水城尤其是水廊道还兼备了防洪排涝、通航通行、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
“三条指状水廊道本身就是上游排洪的生命区;一旦下大雨,上游的积水一定要通过这三条水廊道出来。”李永志介绍。
环状水廊道更改善了水动力和水连通状况,使得前海水系任意两个水廊道之间都可以形成闭环。“我们已经形成正式文件,确保廊道的通航功能;规定所有水廊道的标高,都要在4.5米以上。这样一来,游船就可以在水廊道之间通行;也就是说,前海所有水系,从旅游角度来讲是全部连通的。”
保留水廊道甚至周边海域的通航功能,其目的在于打造一个全封闭的旅游线路。“这个旅游线路有大圈,外面跟海全部连通,自然可以自海路进入任何一条水廊道绕行一圈;也有小圈,任意两条水廊道都可以组成一个旅游环道区。”李永志继续解释道,“其实就像珠江夜游一样,作为游客,你登上甲板,既可以选择在外海看前海,也可以选择在水廊道中看前海。”
“走船是这样,走人就更没问题了,因为所有绿地空间都是对人开放的。”李永志表示,前海水城设计方案原本就考虑了新城建设对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的需求,追求在小尺度、密街道的格局下,创造出较大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绿地,体现了服务公众的先进建设理念。
编辑:邓雪婷
上一篇文化创意类中小企看好前海未来下一篇创新私募掘金实体经济新机会 在前海尝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