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新闻网>首页新闻>

专访陈志武、巴曙松:“金融中心扎堆涌现,前海应冷静思考”

发布时间:2014-08-28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巴曙松

上海是政策引导

前海是市场先行

香港初期观望心态可以理解

南方日报:尽管前海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但目前香港企业进驻的数量和比例都不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如何能吸引更多的香港企业进驻前海?

巴曙松:在相当一部分香港金融从业者看来,对前海的扶持是对中环功能的分流,所以他们有一定的初期观望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在前海建设初期,相对于香港企业,深圳的企业、国内的企业对整个政策的了解和对国内融资渠道、开发渠道的熟练运用应该更有优势。因此,可能前海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一个载体,才可以让更多的港企进驻。

另外,香港的企业在选择上的机会比较多,香港的企业进驻前海可能要选特定的规模、产业和行业。比如前海的跨境贷款做得很好,吸收了很多香港的企业,特别是香港的一些银行,因为前海提供了特定的通道让其参与。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香港企业对前海不感兴趣,而是要区别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来差异化地做评价。

南方日报:国家给予了深圳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定位,前海与香港可以进行离岸和在岸之间的互动,那上海与香港也可以进行互动,两者有何异同呢?前海除了拥有地理上的优势外,还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巴曙松:前海很重要的特点是它已经与香港有着非常密切的互动了。如果说上海的格局是政策有意引导的结果的话,我觉得深圳更多的是一个民间市场力量的先行者。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资金通过一些渠道进行往来,只是我们现在要找一个规范的渠道,前海就是可以试图把这些渠道规范化、透明化的地方。而前海也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如果前海做不好,替代不了原来已经存在的各种民间沟通渠道,它也不可能从香港中环分出一块业务来,也不可能在横琴自贸区的差异化竞争里找到自己一个好的定位。前海要做好这些工作,做成专业化、规模化还是很难的。

编辑:邓雪婷

保存|打印

上一篇筑梦前海系列活动:解读分享专业服务政策下一篇中兴在前海设融资租赁公司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