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头条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新闻网>新闻眼>前海头条>

“外媒”眼中的前海 金融创新寄予厚望“梦工厂”成为标签

发布时间:2014-07-23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从2010年元旦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概念规划和咨询竞赛到现在,前海开发开放已过去4个年头。深圳以及广东的居民已经熟知这个被称为“珠三角曼哈顿”的地方。

总书记考察后报道升温

前海金融创新寄予厚望

201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后,境内外媒体对于前海的报道进入一波高潮。

2012年12月2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央行批准深圳前海试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其认为,此举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里程碑。尽管该项目目前还处于试点性质,实施范围也非常有限,但如果加以扩展,则最终将有助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中国大陆金融系统的整合。

2013年1月29日新华社发文认为,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启动成人民币“走出去”新动力。该报道中表示,前海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启动,是继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部分境外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市以及2011年12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开闸”后,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又一新渠道。至此,随着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演进,债券、股票、贷款三大通道已经全部打开。而深圳则是这一业务开放的最直接受益者。

201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前海对港先行先试,‘特区中的特区’金融创新”为题对前海进行报道,报道称,全球金融界都在关注前海,而香港将近水楼台先得月。报道认为,从当年1月前海首批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签约后,港股方面的银行金融股领涨大市,前海“先行先试”的意味相当浓厚,而政策鼓励各种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点,设立面向全国和全球的管理、运营中心,市场影响也不容小觑。该报道中认为,“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实验区”,既可以理解为是金融产品及其服务的创新,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制度的创新,而前海作为整个国家在现代服务业先行先试的区域,应在这些方面走在前面。

第二天,《人民日报》则发文《深圳前海,特在哪里》。该报道指出,2010年前前海正如当年的蛇口小渔村,寂寂无名,而如今,前海是改革开放新地标。该文认为,前海之特,首先是其独特区位优势,也源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节点。彼时,深圳一面是“特区不特”的压力,一面是产业转型的紧迫,深圳希望将深港合作的重点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此外,前海之特还有三点:第一是特在政策,前海推出比国际先进地区通行政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吸引高端企业和人才;第二是特在“精品”,前海将重点扶持金融、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的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服务业集聚的产业体系,“只精准定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并体现在高端发展上”;第三则是特在“未来”,前海未来最大的贡献,可能还是制度的创新。这包括金融制度,还涉及土地改革、法定机构改革、法治改革以及廉政机构改革。

2013年12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则报道,深圳前海正打造深港青年“梦工厂”。该报道认为,前海将设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厂”,而其可以为香港及内地青年提供一个环境优良、配套完善、支援服务、激发创意的创业实践基地,还可以为香港与内地,以及亚太地区创业青年提供一个互动交流、拓展创新机遇的发展平台。

编辑:邓雪婷

保存|打印

上一篇前海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几何倍数增长下一篇前海创新研究院将建国内顶级智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