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头条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新闻网>新闻眼>前海头条>

大师聚前海 携手谋未来

发布时间:2014-06-27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

此次受聘的15名委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前海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不可多得的思想库、智囊团。

前海新闻网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培贵/文 何龙/图)6月23日,前海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15位专家从深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手中接过聘书,成为首届咨询委员会委员。

吕锐锋在致辞时表示,前海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大师云集,将为高质量建设前海,将前海打造成最能体现深圳标准,展示深圳质量的城市板块,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先进商务区提供有力支撑。他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各自业务专长,为前海规划建设建言献策,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专业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受聘的15名委员,涵盖了国内外规划建筑界知名的建筑师、教授,包括3名院士、一名普利兹克奖评委及一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三分之一来自境外。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前海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不可多得的思想库、智囊团。咨询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们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建筑到管理政策,就前海人性化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公共交通、水处理、突出地方特色等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何镜堂: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滨海新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受聘为前海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认为,过去我国搞了很多CBD,但真正人性化、好使用的很少。“我觉得前海总的理念、总的规划非常好,关键靠接下来如何落地实施。”他期望前海要创造一个为人服务的城市,而不是只是给人看的城市。

前海是个大容量、高密度的地区。巨大的开发量如何跟现代优质的人居环境取得平衡,是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当保证公共空间的品质,使其更加人性化,构建起地上地下全方位解决立体复合,建造一个很宜人很舒适的空间。最好步行200米之内有公共交通接驳汽车,500米内有公共服务可到达各层级公共服务空间,1000米内生活问题全部解决,能够基本解决市民所有生活需求。“我希望几年、十几年之后,前海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滨海新城,这是我们的目标。”

前海要打造既要国际化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滨水空间,要好好从文化角度研究和探索前海的未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有中国特色又能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前海规划还要与当地的环境和气候联系起来。深圳跟美国芝加哥不一样,属于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深圳位于亚热带,被称作岭南气候,特点是潮湿炎热。因此,建筑设计要解决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

前海为解决水环境的问题,计划投资120多个亿。良好的滨海岸线和水廊资源为前海形成特色鲜明的滨海城市风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建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现代化的、人性化的滨水城市空间。

针对前海要想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滨海新城的目标,何镜堂院士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

首先要开展对前海整体城市建筑风貌和地域特征的研究,从宏观特色上控制住。应当在城市设计里做总体控制,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如玻璃、金属、石材等)形成不同而又协调的整体城市风貌。这需要专门的机构具体研究和控制。

宏观规划有了,还要进一步进行分层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各层级的详细规划要注意各片区以及建筑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空间的协调,制定具体的规划指引和设计导则。所有建筑全是玻璃幕墙是不行的,要在城市设计里做总体控制。这需要专门的机构支做工作。

为了保证规划成果以及实施效果,还要建立一个以规划为主导、综合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的评审制度。建议设立分层级总建筑师负责制,全程把控不同建筑、景观设计的品质和整体性,在招标时,应当让国内建筑师有更多机会参与,使前海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秀建筑师的大舞台。

关于公共空间,发展商肯定都希望容积率越高越好,公共空间的设置与提高开发量的需求跟他们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给一些优惠政策,实现双赢。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可以先走一步,多多进行探索。

编辑:邓雪婷

保存|打印

上一篇前海首份“负面清单” 外资享准入前国民待遇下一篇五大项目亮相前海 在建写字楼均为甲级高标准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