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新闻网>首页新闻>

香港创业者在前海频获融资

发布时间:2016-07-06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

在“双创”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创新创业及发展环境越来越受到投资及创业者青睐。将于8月1日正式打响的首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气氛热烈,预计今年又将有一大波优质项目向前海聚集、生根。

“来内地后感觉到香港视野的局限性”

内地经济发展快、选择机会多、市场广阔等是绝大多数香港团队愿意来内地发展的因素,但他们对内地环境与文化往往又感到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成为不少团队的不二选择。这其中,前海又以距离近、补贴多,创业气氛浓厚被香港青年列为首选之地。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90后David在读书期间就尝试着连续创立了电商、互联网等几个小项目。他认为,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流动性很低,高房价、高物价更使得年轻人趋向于选择“安稳”。创业,在他的同龄人中几乎是很少见的选择,整个社会环境对此也并不鼓励。与之相对,内地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尤其是北上深等大城市,机会更是无处不在。因此,对打工不感兴趣的他,很快萌生了来内地看一看的想法。

两个月前,David通过香港青年专业联盟的引荐来到了前海,他选择的创业方向是教育培训。尽管刚刚起步,David表示已经能够感受到这边和香港不一样的创业气氛,不用为创业的高成本苦恼,而且能够联系更多的内地创业资源,终于能找到一个空间去尝试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的港生赵苑也刚刚来到前海从事商事服务工作。在她看来,在香港传统商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年轻人几乎找不到上升空间。而内地的发展空间很大,自己能够学到和发挥的东西也很多。现在她和同事几个人很快就撑起了公司业务,这在香港不可想象。

“香港社会有很多限制,做传统产业门槛很高,很难搞起来,做创新产业又面临市场小的问题。而且在生活成本极高的地方大家都会按回报率流动,所以几乎都往金融行业走。”香港珑大科技有限公司的蔡汶羲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是在香港做了多年传统行业后,有了一些积累才出来创业,并且一直都在内地发展,之前辗转于天津、北京,如今又到了前海,全力开拓有声读物市场。

在她看来,尽管香港政府近来已经加大了对扶持创业的投入,但创业团队想申请在科技园、数码港等地的办公室、实验室、工作间等,依然困难,远不如内地在硬件和支援上全力帮助初创企业的研发与拓展。

“已经出来的人就会觉得香港年轻人视野是相对局限的,他们对内地不了解,感觉来内地工作的不确定性大。但走出来了以后,会很明显地感受到内地发展机会真的太多了,不能用过去的偏见眼光来看待今天。”蔡汶羲说。

编辑:易晓春

保存|打印

上一篇深圳前海法院统一裁判标准的机制下一篇前海管理局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党性信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