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6来源:深圳商报作者:余璐
【深圳商报讯】(记者余璐)只需用手机APP或者微信下单,就可以享受一人一座、专业定制的上下班通勤服务……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定制巴士这种共享经济模式近来颇为火爆。记者了解到,前海有一家企业也正在抢滩这个市场,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其以纯电动大巴作为通勤工具,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凸显,在环保的同时用电成本只有传统大巴燃油成本的26%。
通勤定制服务大受欢迎
从龙岗的南联地铁站到南山的滨海之窗,某地图软件中给出的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有5种,多数需要经过一次换乘,且时间都在2个小时以上。7月中旬,深圳市中沃绿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旗下运营公司(深圳市中沃绿源纯电动汽车运营有限公司)与相关互联网运营公司合作,开通了这条线的定制巴士,白领们上下班通勤的时间一下子就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
“几乎每周都有新的线路开通,目前已经有几十台纯电动大巴投入试运营。”中沃绿能总经理林伟告诉记者,公司从今年5月正式进入定制巴士市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进行预订,试运营的效果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深圳多年发展导致很多市民“职住分离”,定制巴士的线路多是原特区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往返,以上下班通勤的需求为主。林伟表示,仅科技园就是十几万人的工作场所,目前整个科技园已经有三四百台通勤车,但仍旧不能满足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出租车行业的日营收额大概在9300万到1亿之间,而公交系统的营业额大概是2.8亿到3亿之间,相比于出租车行业,这个行业的成长空间更大。
“目前通勤定制巴士还在培育消费者的阶段。除了上下班通勤时间,这些大巴在其他时间还可以跟旅游公司合作,做些旅游套单。”林伟表示。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记者在中沃绿能看到,其设立了一个车辆远程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控车辆的行驶轨迹、司机的操作行为,还能实时回传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电机电控状态、车辆故障等信息。林伟表示,这个系统还包含互联网车辆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实时监控从而实现车辆的就近调度。
“一台燃油大巴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12辆小汽车,而纯电动大巴如果针对电池采用科学的处理,对环境几乎是没有影响的。”林伟告诉记者,跟市场上这个行业普遍采用燃油大巴相比,使用纯电动大巴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林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大巴行驶每公里平均需要花费的燃油成本约1.7元,而纯电动大巴如果在夜间峰谷时段充电,则运行的成本为每公里0.45元左右,算下来只有传统大巴的26%。
林伟表示,中沃绿能所使用的纯电动大巴,其核心零部件全部来自深圳企业。纯电动大巴的价格约为150万元,按照新能源补贴政策,可获得国家和地方共100万元的补贴,剩下的购车成本跟燃油大巴差不多。
目前,中沃绿能已经在南山、龙华、宝安、龙岗、坪山及大鹏等区建立了6个充电站,共30个快速充电桩。林伟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年底的充电桩数量达到200个,总投放300台通勤大巴,充电设施主要布局在工业园区、体育场馆附近等场所,尽量确保每隔5到10公里就有充电桩可使用,同时在没有充电桩的区域,还将使用移动补电车进行10分钟快速辅助充电。
“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并支持‘互联网+’定制大巴以及新能源汽车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林伟坦言,公司目前已经购入了300多台纯电动大巴,但因为政策限制,只有几十台正在试运营,同时这些大巴还有一些政府相关手续并未办完。虽然市场和用户都非常看好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但相关政策若迟迟不落地,缺乏监管,将会影响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编辑:易晓春
上一篇前海公证处落户前海企业公馆 前海企业将享诸多便利下一篇前海专题会集中解决瓶颈问题 为大会战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