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10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深圳为何能结缘种业创新基金
基础雄厚人才密集
深圳是全国首个没有农村、没有农民的城市。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却成为国家种业创新基金生根发芽之所。深圳能够集聚生物育种的诸多资源,理由又在哪里?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介绍,每年,深圳大约消费蔬菜150万吨、生猪580万头、活禽8600万只、水产品25万吨。与此同时,深圳农业还担负着保障香港居民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的责任。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大背景下,深圳瞄准现代农业生物育种这一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政策、科技、市场、信息、人才等优势,借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种业的基础和条件,多种机制汇集生物育种创新人才,已形成了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这也是国家种业创新基金落户深圳的重要原因。
陈彪介绍,生物育种产业是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设期间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截至目前,深圳在发展空间、人才队伍、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给予生物育种产业大力扶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圳以基因组学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和超级杂交水稻为代表的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华大基因拥有全球最大的农业物种基因组数据库,组织完成世界2/3以上重要作物的基因组研究项目,为我国种业获得核心种质提供了技术支撑。创世纪公司拥有我国首批大规模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专利,邓启云团队研发的超级稻“Y两优900”创下世界超级稻最高单产纪录。深圳市农科集团公司与国家航天员培训中心合作建设的航天食品分析测试实验室落户深圳。
编辑:邓雪婷
上一篇前海拟30亿建世界级肿瘤医院 引进重粒子治疗提高放疗精准度下一篇前海启动试点跨境电商进口 “海淘”告别灰色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