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6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易晓春
深圳新闻网前海讯(记者 易晓春)2018年4月26日上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之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前海梦工场创业学院举行,集中展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三周年以来在自贸改革试验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发布会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布了三周年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和突破性改革创新案例,并就第三批向全市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进行宣讲,自贸试验区有关建设单位通报了各领域创新改革进展情况。
发布12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和12项突破性改革创新案例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三年来,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七大领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创新成果358项。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首创或领先的、社会关注度高、市场获得感强、战略价值大的改革创新成果。为集中展示改革创新成果,通过社会投票评选,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最终筛选出“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12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和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等12项突破性改革创新案例。
此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全市得到复制推广。据介绍,2016年国务院发布复制推广的19项改革创新举措中,有6项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提供经验;2017年7月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的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共5项复制推广经验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有1项是全国首创,2项全国领先;广东省四批102项向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中,62项来自前海蛇口片区首创,占总量的61%;2018年初,广东省自贸办印发新一批75个制度创新案例中,有33个源自前海,占总量的44%。2016年和2017年,前海分两批次向全市复制推广了改革创新经验31项。
宣讲各领域改革创新成果
2018年4月25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第三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向深圳全市复制推广48项前海的改革创新经验;前海至此已有79项改革创新举措在深圳全市得到复制推广。发布会上,前海管理局杜鹏局长就第三批48项改革创新经验进行了全面解读。
发布会上,前海管理局、前海法院、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市国税局、深圳海关、深圳海事局等自贸区建设有关单位,分别就前海人才政策、法治环境、仲裁服务、税收、通关环境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
总体来看,三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改革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片区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3月,片区累计开业企业7.22万家,开业率达42.8%。2017年前海实现注册企业增加值2030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倍,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3.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形成了改革创新促进区域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前海管理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于2015年7月1日率先推出企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企业新设只需一张表格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足不出户就可拿到“五证合一”的新版营业执照。目前,该试点已拓展到商事主体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12证合一。
二、推行“首次办理纳税申报”新模式
深圳国税、深圳地税面向全市所有2015年7月1日以后新设立纳税人实施“首次办理纳税申报”新模式,未发生纳税申报义务不需进行零申报、首次发生纳税申报义务后开始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截至2018年3月底,前海累计32000户纳税人未发生纳税申报义务,每户企业每年减少增值税申报4次。
三、“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
2017年3月,交通运输部批复设立“中国前海”船籍港,在前海进行国际船舶登记不受“中方投资人出资额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的股比限制,并实施船舶登记网上申请。2017年11月,深圳海事局为“台山”轮签发了第一份以“中国前海”为船籍港的船舶国籍证书,进一步展现前海高端航运服务中心的战略地位。
四、推动深港跨境电商质量安全试验区建设
市经信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打造“便捷通关、品质电商”前海品牌,推动跨境电商“标准、质量、信誉、品牌”协同发展,激发电商活力,规范电商行为,强化电商自律,推动质量提升,实现互认与第三方采信,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完成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测工作44781项次。
五、开展“保税+实体新零售”式保税展示交易
将保税状态货物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运至市区零售中心进行展示与销售,实现保税展示与零售业态的结合,惠及更多消费者。将溯源体系应用于“保税+实体新零售”,对深圳保利天虹商场内单品实行保税区验证、产地验证、品质验证,提振了消费者购买跨境电商产品的信心。
六、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
2018年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前海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相关支付,不需向银行逐笔、事前提供相关交易凭证。实施细则发布仅三天就有9家符合条件的前海企业办理了试点业务,合计金额342.9万人民币。
七、开办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的港资控股证券公司
在深圳证监局的支持下,汇丰前海证券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18亿元,汇丰银行占注册资本51%,成为境内首家由境外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标志着我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深圳无外资证券公司的空白,为深港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经验。
八、率先开展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
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前海试点符合条件的内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或澳门律师事务所实行合伙型联营,以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提供法律服务,承担法律责任。广东全省批准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共11家,前海占比超过60%。
九、审结首例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的案件
2016年11月,前海法院在全国首次适用香港法律,成功审结某银行诉被告L公司等主体的涉港融资租赁案件。该案对增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对投资前海及内地的信心具有深远意义。截止目前,前海法院共审理35件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的案件。
十、发布前海廉洁指数
前海廉政监督局综合运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坚持公众主观感知和机构客观评价相结合,发布“前海廉洁指数”、“前海廉洁政府指数”、“公众主观感知指数”,对前海的廉洁状况进行科学、系统评价。指数以《白皮书》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充分发挥廉情测评的“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
十一、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BIM技术应用
前海管理局通过BIM建设管理平台创建并维护地理测绘、工程地质和工程规划三大基础模型,实现城市级的BIM模型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BIM技术解决了复杂项目群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统筹难问题,实现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关键性控制因素的集成统一管理。
十二、在全国率先试点“香港工程建设模式”
在前海管理局的支持下,允许港商开发建设项目可选聘香港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前海相关单位参照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对港商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试点采用建筑师负责制,吸引大量优秀的香港建筑及设计领域的专业咨询公司参与,项目建筑、设计和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突破性改革创新案例:
一、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
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前海管理局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工作机制,实现基于系统对接的协同申报及数据共享、外商投资备案经营范围自动核准、“一窗受理、一表申报”。推动外商投资备案全覆盖,办理时间大幅减少,有效支持招商引资工作。
二、首创全流程在线办理的“银税互动”合作“金融超市”
深圳市国税局自主研发“金融超市”项目,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问题。通过打通银行税务之间的数据链路,实现涉税数据直接共享,为纳税人提供安全便利、全程在线办理的融资途径,将惠及前海乃至全市数十万户以前没有纳税信用级别的公司跨过融资门槛。
三、蛇口实行“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
招商局集团创造性地将蛇口的发展模式诠释为“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并升级为集团核心商业模式,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内复制推广,实现了港、产、城联动,协同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四、推动实施“全球中心仓”监管模式
深圳海关支持企业设立全球集拼分拨中心,实现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存储、进口与出口同仓调拨、小额交易与大宗贸易同仓交割、内贸与外贸同仓一体,企业可以更加灵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五、推动实施“深港陆空联运”
深圳海关创新实施深港陆空联运改革,对特殊监管区内货物拟出口且经香港机场分拨的,货物在出区到公路口岸离境的过程中原则上只进行一次查验。“先查验、后打板、口岸直通”,实现了货物从前海理货到香港飞机启航的全程可预期。
六、全国首创全线上、自助式、小额循环贷款产品“微粒贷”
腾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和手机QQ用户推出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微粒贷”,受邀用户可获最高30万元借款额度,成为国内首家全流程移动端银行贷款产品,申请方便,用款快捷,目前已经覆盖567座城市,累计发放1423亿元。
七、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项目
2016年12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同意前交所申请开展对外转让不良资产业务的备案。2016年12月30日,境外投资者成功摘得该信贷资产包,交易价格为2340万美元。该笔业务成为全国首单依托交易所进行的不良资产跨境交易业务。
八、全国领先的相互保险管理型服务
2017年4月,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与宁波市金融办等11家单位达成协议,由众惠相互托管慈溪农村保险互助组织,快速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输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为基层农村相互保险组织插上了专业化的翅膀。
九、全国首创央地合作共建金融风险防控系统
前海管理局与深圳证监局签署私募基金监管合作备忘录,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和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共同签署网络与金融安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防范合作,为前海金融创新改革保驾护航。
十、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
前海公共信用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归集全市77家信源单位的信用信息,和片区企业400多万条数据,建立以企业合规度评价为依据的分类监管标准,帮助监管部门打通跨部门信息壁垒,识别对象信用风险,提高监管效率。
十一、推动港澳居民在前海免办就业证并可缴纳住房公积金
全力推动在前海就业的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港澳居民办理社保、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孔雀计划申报、购房等业务取消就业证前置查验。允许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可提升港澳居民10%福利待遇,并可享受公积金购房租房等贷款优惠。
十二、率先实施单元一体化开发模式
前海管理局推动对单元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及统一运营,最大限度实现了建设速度和项目效益的“双提升”,是开发建设领域“前海模式”向“前海能力”转变的标志。
编辑:易晓春
上一篇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三周年: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下一篇前海集中发布设立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报告及三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