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6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董非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董非)5月15日,作为本届文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全球服务设计创新论坛在前海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11位重量级设计大咖齐聚深圳前海壹会,分享服务设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成果。此次论坛由国家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深圳华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市委员会、若辰世纪(深圳)投资有限公司、国际服务设计联盟(北京)、朗图公关协办。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贸易处处长李江颐,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柴凤春,深圳市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郭经纬,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公司董事长宣柱锡出席论坛并发言。
据悉,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全国仅有的三个文化“走出去”战略基地之一。深圳华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基地运营机构,集聚国家、省、市优质资源,打造国家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华南文化进出口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展示平台,为泛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柴凤春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柴凤春致辞时表示,深圳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文化立市”理念,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振兴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例等一系列政策。2008年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今年1月,又发布了《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创意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提升深圳综合实力和建设与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发展目标。过去五年间,深圳市政府通过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房租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达到两千多个。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757亿元,成为深圳市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增长最快速的产业。
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公司董事长宣柱锡
活动现场,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公司董事长宣柱锡与论坛嘉宾分享了深圳“媒体+创意”模式。他表示,希望通过媒体把创意界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介绍给公众,通过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来推动创意设计产业更好的发展。据了解,2009年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全球创意城市年会曾发表公报,充分肯定了深圳“媒体+创意”这一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服务设计创新领域的11名重量级嘉宾出席,从不同维度探讨服务设计的趋势走向,以及服务设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论坛由国际服务设计联盟(中国)主席王国胜担任嘉宾主持,与会嘉宾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PDR设计公司服务设计主管保罗·瑟斯顿,国际服务设计联盟(SDN)常务理事杰西·格赖姆斯,韩国国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崔炅兰,中国设计“红星奖”执行主席陈冬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泽郝德管理学院设计、管理与创新教授理查德·布坎南,Continuum高级品牌策略设计顾问孙大中等,嘉宾们就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论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机构的高端人士前来观摩交流,涉及的行业包括传媒、投资、制造、地产、电子商务、教育、科技、设计等,来自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新浪、顺丰、洛可可、皇廷地产、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欧洲设计中心等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与会代表共计300多人。
此次论坛的主题“服务设计”是上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种创新视角和思维方法,利用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设计的成熟方法技术,进行以人为本的系统整合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和价值,使企业和社会达成可持续的目标,是全球盛行的创新范式转变。简单来说,服务设计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它从用户出发,通过全流程、全触点的设计,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贸易处处长李江颐致辞时说,文化部自2003年推出对外文化贸易服务以来,每年举办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组织国际研讨会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深圳举办创新设计研讨会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他赞赏地说,这次论坛聚焦“服务设计”这一主题,非常符合中国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让人眼前一亮。
国际服务设计联盟(SDN)常务理事杰西·格赖姆斯
据介绍,全球服务设计创新论坛是为全中国各大企业集团所搭建的重要智慧平台。通过论坛与全球多个专业领域机构接轨,建立更加紧密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成为中国各个企业最大的服务设计交流平台。本次论坛所邀请的嘉宾中,有几位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的演讲所传递的创新理念,让深圳乃至全国的企业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服务设计及创新实践领域的发展进程及最新成果,指导企业更好地将相关的先进理念运用到自身产业的创新升级中,设计出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推动中国在服务设计领域的长足发展。这也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作为“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重要抓手的直接体现。
论坛现场的嘉宾演讲精彩纷呈,他们分别从不同维度,与观众分享对服务设计趋势走向的思考,以及服务设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此次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为更多企业实现共赢,满足服务关系中多方参与者的需求,促进和带动国内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不少观众表示,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受益匪浅。
专家观点
国际服务设计联盟(中国)主席王国胜:
服务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工业设计时代是以技术导向的设计思维,服务设计是基于文化导向的设计思维,我们有机会超越西方的一些东西。在服务设计时代,未来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的服务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设计理念从深圳走向世界。
我们处于互联网发展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蓬勃发展。在信息能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在寻求跟人的应用关系。在互联网语境,设计主导思想需要从使用转化到今天的“想”,这种想跟我们的技能、体验、价值息息相关。“深圳速度”是一流速度。深圳正在接受新的挑战,重新塑造一个语境。我认为,未来的设计将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而不是技术导向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就是“服务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
重新定义“服务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从横向扩展到纵向升级,经历了科技革命和文化演变。设计思想发展的必然性,使得工业文明需要回归万物一体的理念。而东方的万物一体的理念也需要通过设计去呈现。回到企业层面,设计需要从直觉向自觉转变,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时候重新定义“服务设计”了,世界除了“甲方乙方”,还有“远方”。我们需要把工匠精神、科技集成、智能设计、互联网分配等进行全面整合,使工业设计真正成为创新的新力量。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要发挥互联网和设计的长板,将中国设计推向世界和远方。
1870年的时候机器战胜了人:在美国,一个大力士被一台简单的机器战胜了;前不久谷歌的机器人又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韩国的李世石。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真的可能迎来机器代替人类、机器代替换人类设计师的时代。因为大数据可以帮助机器设计人类喜欢的产品,马云曾说:“女孩子穿什么内衣,阿里巴巴可能万分之一秒就设计出来了,因为她的数据都在我这里。”
但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能力,综合、情绪、模式、体验和创造力却永远不会被机器替代,用这些能力进行的设计就是服务设计。
所以心有多大,设计就有多大,大设计就是大智慧,千万不要告诉我们说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设计,大设计绝对不是大杂烩,大设计是大智慧。
国际服务设计联盟(SDN)常务理事杰西·格赖姆斯: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产品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可以拿在手上,可以拥有它。但服务是不可触摸的,只有作为消费者在使用时,才能体验到服务,这就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区别。做服务设计首先要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设计师必须考虑“ 用户是谁”、“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并在进行设计时,做一些假设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事实上,服务设计也是非常复杂的体系,设计师需要不断修改他们的设计,不断进行测试,通过提升服务设计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样的设计才会更加高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
杜绝过度设计
设计一旦被“物”和“技术”围困,就无法创新。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工业设计,不要去浪费大量资源,也不要过度设计、过度消费。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我们的产品,不是在全球“超市的货架”上,不是在“亚马孙网站”,不是在“阿里巴巴网站”,而是在德国、在美国的实验室。职业设计师是主导工业设计的发展,企业发展需求是主导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基础。服务设计也应该走向社会,我们不是占有产品,而是创新产业。有节制、理智地去消费,在理智地挑选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过程中,体会生活过程的丰富性和充实性,努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服务设计最关键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思维方法,它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转换,近百年来人类工业化就是买和生产,人类没有想一想,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些东西?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要的是做事情,我们要做事情,所以需要技术,所以需要商业,而我们现在把它颠倒过来了,为了商业、为了挣钱,实际上更关键的是做事,这个思想要转变过来。设计最靠近人的本质需求,而且不仅仅是以人为本,应该是以生态为本,否则人就会不断“战胜自然”并最终被自己毁灭。只有设计,才能让人类可持续发展。
红星奖执行主席陈冬亮
“红星奖”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自2006年成立,经过十年努力,评选出了大量惠及民生的高水平产品,逐渐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不仅与红点等国际设计大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和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奖项进行了互认。作为一个为设计服务的平台,红星奖并非常简单地追求在奖项的互认,而是需要讨论共同的,包括服务设计在内的公共价值领域更深度的合作。
过去谈到设计本身是解决问题、发现需求和引导消费,如今还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可能其本身产业创造的GDP不多,但它对关联产业的影响以及科技文化的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立足于世界,设计界还需要思考关乎地球、繁荣、和平等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正如国际创意可持续发展中心所提出的发展战略,一个是创意,一个是可持续发展。
韩国国民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崔炅兰
设计要以人为本,还要考虑社会价值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使用者文化为主导的时代,事实上人生命的主要价值还是来自于文化。东亚文化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我认为服务设计需要有一些观念的生成者,更重要的是服务方,我们不知道服务方这一端最终是谁,如果融入其中的话,我们就必须接触到各方,并在各方之间进行流转。
如何设计?第一步是我们要理解用户文化以及设计流行趋势;第二是寻找设计需要的方向;第三是怎么样进行合作,将设计和物件结合在一起;第四是发展,也就是在文化层面对产品进行拓展。这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编辑:董非
上一篇深圳天英教育股份公司云教育解决方案受资本市场青睐下一篇前海启动施工车辆黑名单管理制度 违规车辆禁止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