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4来源:羊城晚报作者:
截至2022年5月,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14878件,其中涉港商事案件9790件,居全国法院第一。前海法院为积极构建完备的商事案件涉外涉港澳台因素识别机制,针对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较多的需求,成立了“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据悉,前海法院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实行多种语言调解
来自日本的山田桑在中国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在生意往来中借给中国的合作伙伴易某近10万元人民币。借款到期后,几次催款,易某仍没有归还。于是,山田桑起诉至前海法院,要求判决易某偿还借款本息。前海法院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启动多语言调解服务,并委派熟悉日语的特邀调解员尤武军主持案件调解。
在该案件中,调解员尤武军充分发挥其语言与法律专业优势,帮助双方当事人梳理纠纷点,尽可能地缩小双方争议差距,并根据双方的意愿提出调解方案。“对于日方,第一,我们要让他相信中国的法律程序是完善的;第二,中国对于这方面也是公平公正的。此外,我们整个调解也是公开的,更好地照顾好双方的当事人利益。”
据了解,2022年初,前海法院成立了“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积极拓宽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ADR(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解决路径,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DR解纷人才体系,加快打造诉讼、调解、仲裁既相互独立又衔接配合的国际区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助力前海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针对集中管辖深圳市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特色需求,前海法院探索组建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素质与能力的解纷人才队伍,选聘具备外语语言能力的法律专业人士担任特邀调解员,为域外当事人提供多语言的纠纷解决专业服务。目前,记者了解到,前海法院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能使用8种外语开展调解工作,其中英语、法语、韩语3种语言调解服务无需提前预约,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哈萨克斯坦语5种语言调解服务,当事人需要提前2个工作日提出申请。
移动微法院高效解决纠纷
2019年,原告梁某诉被告文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开庭。原、被告双方均为香港居民,两人经常往来于深港做生意。被告文某向原告借款35万元后没有按约归还。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深港两地实施了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梁某人在香港,无法来到深圳处理纠纷。因此,前海法院法官指导他使用“深圳移动微法院”申请立案、提交证据、线上开庭、接收判决书。据悉,这些诉讼程序全部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只要是涉外涉港澳台当事人申请,前海法院都尽量安排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等。
“目前‘深圳移动微法院’的功能,基本能满足全流程线上诉讼的要求。梁某的案件,从立案到送达判决书,整个诉讼过程全部线上完成,法院没有收一份纸质材料。线上诉讼功能的持续拓展和深度运用,也是打破距离限制、实现跨境纠纷高效便利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5月20日,前海法院发布《依法适用域外法审判商事案件白皮书(2015.02-2022.04)》,全面分析适用域外法审判商事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增强域内外商事主体在深圳投资创业的信心。
目前,前海法院在探索涉外商事案件受案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同法系不同语言跨境商事调解规则衔接,建设诉讼、调解、仲裁等国际区际商事争议争端解决平台,为前海合作区内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吕攀
上一篇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圆梦前海下一篇前海大厦东广场项目首块地下室顶板顺利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