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网>首页新闻>

当上合组织青年遇见深港澳青年

发布时间:2022-06-02来源:作者:

“我第一次来深圳,感觉这是一个发达、创新的年轻城市”“这个城市的创业氛围太好了,我想留在这里开自己的公司”“有交流就有合作,大家已加微信,希望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双向交流与合作”


5月31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各国青年首站来到了深圳前海,先后参观了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并与在前海发展的深港澳创业青年热烈交流互动。

“毕业后计划留在中国发展,想先在深圳工作几年”


在颇具中国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代表参观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该展分成四部分,展出面积1300平方米,通过照片、实物、图表、文件、沙盘等558个展项,全面、生动和立体地展现特区40年发展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


“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看了展览后,感觉这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年轻城市,给人留下发达、创新的印象,气候也很舒适。”尼泊尔博士生什卡·塔巴·马加尔希望,通过此次青年交流营活动,增进与中国及其他国家青年的交流。


来自柬埔寨的研究生Seangvin aing在10年前就来到深圳,目前在深圳大学就读,她切身感受到深圳的变化。


“深圳的交通更便利了,环境绿化也更好,我记得刚来时只有3、4条地铁线,从蛇口去罗湖会比较麻烦,现在十多条线路,快捷方便。”在Seangvin aing看来,深圳是开放、包融的城市,有各种能让外国人留下来的政策,各类交流活动也很多。“毕业后我计划留在中国发展,会先在深圳工作几年,再换其他城市试试”。


“深圳创业环境好,以后也能在这开公司”


随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代表参观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与多位深港澳创业青年深度交流,了解其在前海的事业发展和所获扶持政策。


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于2018年入驻梦工场,其孵化的创业团队,90%以上是港澳+国际团队。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招俊健就是其中之一,在现场,他指导来自白俄罗斯的Shon Roman操控钢骑竞技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


“我们集消费级机器人、互动娱乐系统与机器人应用方案研发设计及销售为一体,目前已成为格斗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其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第三代旗舰产品钢骑竞技机器人,可实现‘人机一体’姿态同步。”招俊健说。


这引起Shon Roman的极大兴趣,他目前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虚拟技术专业,已来深学习2年多。“深圳是一个开放年轻的城市,在虚拟技术领域发展得很快,我希望未来能够留在这里发展。”他说。


来自印度的priyasha sharma于1998年随父母来深圳生活,目前家人在开外贸公司,她则在深圳大学读国际管理专业,目前一边在家里的公司工作,一边读研。


“深圳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这里的人有很多新想法,政府也会给予各类政策扶持,尤其是在前海有各种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很好,我希望后续自己也能在深圳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她说。


“希望借助交流营促进多元文化双向交流与合作”


在大湾区青创中心孵化器,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RubyFang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创始人方丽华向营员们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及服装作品。“我的设计主打新式中国风,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各国青年介绍推荐中国文化及民族手工艺,大家还加了微信。有交流就有合作,希望借助这次交流营活动,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双向交流与合作。


香港青年、随身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玮强则与营员们展示交流其公司的多款随身宝行李箱产品。依托前海的区位优势和扶持政策,他的公司实现从0到1,现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新秀丽等10多个海内外知名箱包品牌达成合作,除了中国市场外,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往国际市场,已跻身深港澳科创企业百强榜。


“我能感觉到国际青年朋友对我们产品的浓厚兴趣,他们问得很仔细。深圳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通过此次交流营活动,希望能够用我们的产品展示大湾区研发创新的成果。”郭玮强说。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致力于打造香港青年内地发展“第一站”。截至2022年3月31日,梦工场中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共计578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357家。目前,在园团队26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97家,园区港澳台及国际居民共计335名。


编辑:吕攀

保存|打印

上一篇深圳机场进出口货物可在前海“登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