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网>首页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多领域取得这些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2-02-25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来,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粤港澳三地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步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大平台,累计注册港资企业达1.18万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3.2%。去年以来,站在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前海在商事审判领域先行先试,推进港籍陪审员制度,探索实施港澳法律专家线上出庭提供法律查明协助,推动与香港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今年初,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正式启用,目前已有涉及司法、仲裁、调解等方面70多家机构入驻。

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律师施智煜:前海这边港资企业多,现在国际法务区的成立,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生态链,我们三地的法律同仁可以在这里探索涉港涉澳和国际法律服务的新模式。

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加强,努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万家,启动超30个粤港和粤澳科技合作资助项目,推动国家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横琴。

在珠海横琴的一家澳门中医药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这里搭建起国内首条全自动现代中药无人生产线,日投料达五吨。如今,企业所在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汇聚澳门、香港和内地医药企业220家,逐渐形成中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

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蔡鹏东:我们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对于我们来说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是政策扶持还是产业培育、用地保障以及人才支撑等方面都给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关于“对澳门研制符合规定的新药实施优先审评审批”这方面我们更是充满期待。

依托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干架的区域创新格局初步形成。广州实验室挂牌启动,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正式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Ⅱ”重大科学设施正式上线运行,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运行顺利,服务超220项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实验,涵盖超导材料、新型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科研基础设施等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迈进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加快“硬联通”“软联通”促进互联互通

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以基础设施对接的“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衔接的“软联通”,正在不断加快、加深,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就在几天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设现场,伶仃洋大桥先导索顺利过江,大桥东西主塔实现成功“牵手”。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它将与港珠澳大桥、黄茅海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打造。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王富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湾区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合作。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已经建设过半,有望于2023年底建成通水。届时将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多水源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在加快,制度规则衔接的“软联通”也在不断深化。最近,在位于广州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财务人员刚刚完成一笔向香港科技大学划拨的科研资金,数额达3800万元,用于广东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这笔资金其实来自广州市、区两级财政,三年来已累计拨付7次,合计金额超过1.19亿元,这是大湾区第一笔、也是目前为止数额最多的一笔跨境拨付科研资金。过去,受制度制约,科研资金无法直接跨境使用,而如今,资金划拨已常态化、高效率运作,这令大湾区科研机构之间的融合更为紧密。

广州市南沙区科技局局长钟伟彬:南沙区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拨付的通道,实现了将广东省、市、区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至港澳两地牵头或参与的单位。通过这种尝试,进一步促进了湾区内部规则衔接,也进一步增强了港澳的高校、科研机构参与我们广东省、广州市和南沙区科技计划项目的积极性。

充分考虑粤港澳三地的实际情况,今年1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已制定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等23个领域共70项首批“湾区标准”,未来将以“一个湾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湾区通行”为目标,不断促进大湾区内各行业的融通。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麦教猛:70项标准都是由粤港澳三地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也是由三地技术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制的。通过标准制定“软联通”带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实现湾区的互联互通。

多措并举助力港澳人士融入湾区生活

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惠及民众的诸多政策,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他们在内地的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需求进一步获得便利保障。

数据显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已达27.5万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9.54万人。就在2021年底,广州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管理办法,在广州灵活就业的港澳人士也被纳入其中。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冯卫:实现了港澳同胞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全覆盖。他们在广州就业、创业,享有与内地市民使用公积金租房或买房同等的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已有近5000名港澳人士在广州缴存公积金,近1000人使用公积金购房或租房。

香港青年陈思思:之前我在广州是租房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自从我用公积金贷款买房之后,生活压力比较小,工作和生活都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给港澳子弟提供教育便利,广州南沙区推出多项举措,助力港澳学生融入湾区生活。

南沙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黄汐:我们率先在区属的广外附属学校等一批学校开设了港澳子弟班,为港澳人士在南沙接受基础教育提供便利条件。随着港澳人士在内地的融合交流日趋频密,我们也面向港澳人士子女启动了港人子弟学校的建设,港人子弟学校重点服务港澳社区、大湾区港澳户籍和外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与香港本地实现学制、课程和入读服务的无缝对接,为港澳籍子女在南沙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编辑:吕攀

保存|打印

上一篇前海到福田可走无红绿灯快速通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