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前海网>首页新闻>

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深圳前海综保区前三季度外贸稳中提质

发布时间:2021-10-27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作者: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096.2亿元,同期有2.52万个集装箱、价值191.27亿元的货物在前海通过海运集拼分拨至全球;累计7.54万吨、价值477.87亿元的货物在前海登机;组合港吞吐量超2.5万标箱,参与企业数、出口货值不断增长……一系列数据,折射出前海外贸韧性十足、稳中提质。前海传媒了解到,今年以来,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传统仓储服务、海空港口传统运输型业务等,向高附加值、拆拼中转业务转型,助力深圳港由“单一装卸港”向“复合增值港”转型。“一方面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这里聚集了中外运、西部数据、海思芯片等80余家电子元器件上下游优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能实现‘一盘棋’有序联动发展;其次在海关‘先入后报’‘分送集报’、跨境快速通关等政策组合利好下,集成电路、内存条等各类5G通讯原材料在园区高效集结、流转,我们非常放心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096.2亿元,同期有2.52万个集装箱、价值191.27亿元的货物在前海通过海运集拼分拨至全球;累计7.54万吨、价值477.87亿元的货物在前海登机;组合港吞吐量超2.5万标箱,参与企业数、出口货值不断增长……一系列数据,折射出前海外贸韧性十足、稳中提质。

前海传媒了解到,今年以来,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传统仓储服务、海空港口传统运输型业务等,向高附加值、拆拼中转业务转型,助力深圳港由“单一装卸港”向“复合增值港”转型。

以ICT(信息通信技术)物料供应链中心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元器件集散地是前海综保区产业集群招大引强、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最近这里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库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采用整套进口的Swiss-log设备和控制系统,货物实现全流程自动入库、自动分拣、自动贴标、自动装箱……这是货运头部企业近铁国际物流与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的最新合作项目,于今年7月19日正式运营,自启动后迅速放量,月均芯片进出口额高达22亿元。

近铁国际物流前海分公司总经理刘丛均告诉记者,综合考虑许久后决定选址前海,是因为这里的区域优势明显,营商环境十分优越。“一方面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这里聚集了中外运、西部数据、海思芯片等80余家电子元器件上下游优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能实现‘一盘棋’有序联动发展;其次在海关‘先入后报’‘分送集报’、跨境快速通关等政策组合利好下,集成电路、内存条等各类5G通讯原材料在园区高效集结、流转,我们非常放心。”

跨境电商是前海的另一块“金字招牌”。随着“宅经济”日渐升温,蛇口海关不断推进区内跨境电商业态升级,通过落地跨境电商全业态,助力中欧班列电商专列开行,打造免税品仓储分销中心,实现了跨境电商“购-展-售-退”全链条发展。同时,蛇口海关积极试点“五位一体”模式,通过发挥多业态同仓经营的最大效益,帮助区内企业利用疫情带来的线上销售窗口期,积极应对疫情对经营发展的影响。

今年4月,免税运营巨头深免集团入驻前海综保区,以此为基地完成全球采购集货。据统计,前三季度中免、深免累计通过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7.38亿元,出区供海南免税店货值累计45亿元,前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免税品集散中心。

除了持续畅通政策的“软通道”,海关还主动推进打通物流等基础配套的“硬通道”。依托前海综保区政策优势,在跨境物流关键节点上重点发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不断拓点延线成网,实现沿海沿江港口群互联互通、资源互补、协同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和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实现各类货物在前海综保区内自由集拼、有序分拨中转。

“区港联动”也是推动前海高质量发展的秘诀之一,蛇口海关充分整合前海综保区“三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和西部港区“全球枢纽港”的功能优势,以“粮港”叠加“粮仓”,为龙洋兴公司量身打造“保税储备粮仓”模式,在保障粮食储量的同时保障粮食周转效率,并通过保税仓储环节企业资金流压力。该司自去年12月入驻园区以来,进口保税大米累计22.89万吨,粮食购销轮换、常储常新,为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目前,业务的飞速发展让前海综保区的仓库库容成为了各大企业竞相布局的“香饽饽”,8月份前海综保区二期正式运作,不到2个月时间就吸引了顺丰国际、均和供应链、大洋物流、龙卓物流等企业入驻。伴随着前海新兴业态和多元外贸的稳定发展,一幅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保存|打印

上一篇专访樊纲:“前海方案”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拓空间下一篇前海深港创新赋能中心举办科创企业扶持政策宣讲会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