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3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易晓春
深圳新闻网前海讯(记者 易晓春)前海由填海而成,地质条件复杂,规划打造地上地下两座城,其中,地下空间规划建设面积达660万平米,贯穿地铁线路共12条。为落实好国家战略,着眼未来国际一流城区安全发展,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控股”)把地铁保护工程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沿科技为抓手,创新举措做好地铁保护工程,以实现前海品质、速度与安全的同步推进。
(一)利用国家实验室进行1:1仿真实验,率先运用科研成果为建设施工保驾护航。以前海交易广场项目为例,其地下地铁1号线、11号线已建成运营,为确保地铁运营及项目建设安全,前海控股联合铁科院、同济大学等专业机构成立科研团队,利用国家实验室进行1∶1大型隧道整环管片试验和现代数值仿真实验,模拟项目地下工程实施前、中、后三个阶段的隧道受力状态,为地铁隧道保护提供了坚实理论和实验基础。目前,交易广场项目正根据实验结果指导现场建设施工。该项目为华南地区首次大型模型试验模拟运营隧道安全,获得了业内肯定,具有较强示范作用,为全国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二)引进国家专利设置监测点和监测机器人,搭建“实时监测、实时播报”的安全管理平台。为实时掌握地铁隧道安全状态,确保建设安全,前海控股创新运用国家新型专利——隧道收敛实时监测系统,在地铁1、11号线两条隧道中同时布置了近4000个监测点,安装了16台自动化高精度监测仪,实现了对隧道24小时实时监测。其中,1号线隧道内采用徕卡0.5秒精度自动监测机器人进行实时监测,另配备10套隧道收敛自动监测系统,20秒钟监测一次,通过监测数据确定地铁隧道安全状态。
(三)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树立创新标杆。前海控股首开国内之先河,率先将新型材料XPS(XPS保温板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高强度抗压、保温隔热、膨胀比低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保温)用于地铁保护工程,并通过采用材料换填、分仓跳挖等新工法新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解决了技术难题,确保了地铁安全,其中,前海梦海大道地铁保护工程等一批项目为地铁保护创新了标杆,先后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考察团先后来访,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和典型案例。
编辑:易晓春
上一篇前海梦工场YOU+青年社区开启24小时创新生活模式下一篇文化领航 知行合一 前海控股发布“圆梦”文化体系